查看原文
其他

开放发展中,经济安全是个重点

陈建奇 前线理论圈 2022-07-0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越是开放就越要注重安全,不管是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国际经贸合作的深化,都必须牢牢守住安全的底线。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强化经济安全的基础性地位
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维护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具体体现为一国保障其经济主权独立、经济发展所需资源有效供给、经济体系独立稳定运行、整体经济福利不受恶意侵害和非可抗力损害的状态与能力。
从广义上看,经济安全包括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等诸多方面,表现为一国政府能够有效维护本国经济制度和相关法律、确立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管控本国经济、抵御外国资本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冲击、保持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这是2020年8月13日拍摄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尽管国际社会依然对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高度关注,但经济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出现重大转变,世界主要国家越来越重视如何保障经济安全的问题,特别是重点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努力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
经济安全在我国国家安全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三条要求,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经济实力的强弱不仅影响政治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国防军事等领域建设的财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经济这个基础。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国际经济关系,除军事、政治等传统安全外,国际金融不稳定性、贸易冲突、产业竞争等新型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21年前2月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18.7%
当前经济安全的形势及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挑战明显上升,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经济安全范围很广泛,既要避免将任何问题都打上国家安全的标签,防止国家安全泛化,又要突出重点,进行深入研判。
维护金融安全是保障经济安全的主要内容,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2008年金融危机等所引发的全球市场波动,诠释了美国金融危机溢出效应的巨大冲击。2020年疫情全球性扩散暴露了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的潜在挑战。
当前数字货币、互联网金融等快速发展,而相关的监管手段相对滞后,促进国际金融稳定的秩序尚未实现深层次变革,客观上使金融安全面临众多挑战。
强化产业安全是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是宏观经济的依托,产业发展偏离度过大或者产业自主能力下降,都将导致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动摇甚至崩溃。
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竞争,有助于提升本国产业竞争力,同时,对外开放也促使外国资本越来越多地参与本国产业甚至控制本国产业,由此滋生内在的产业安全问题。近年来美国限制芯片等高新技术出口,对华为、抖音等进行封杀,国家安全泛化风险升温,强化产业安全已经成为日益迫切的任务。
经济安全涉及面广且传导渠道极为复杂,洞悉经济安全趋势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的潜在风险。疫情全球扩散促使世界主要国家诉诸超常规政策,全球难以回避非常规措施所滋生的外溢风险。世界主要央行资产高位运行问题未见改变,金融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所滋生的泡沫化等潜在风险突出。高杠杆问题未见显著变化,世界主要经济体债务高企风险突出。
新技术形态范式改变,基于互联网的创新越来越重要,绕开集中化监管带来的对国家安全影响的担忧不断升级。传统的多边合作机制不仅无法有效应对,而且复杂多样的区域治理机制可能造成混乱,产生相互绞合难分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导致经济安全问题越发突出。

2020年2月26日,云南省组织一批务工人员乘坐东航返岗包机前往山东烟台复工。新华社发 叶勤茹 摄
守住经济安全底线的基本思路
提升国家经济安全,重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我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既要深入研判及应对影响经济安全的各主要领域的问题,又要从整体上构建经济安全的保障体系。
一方面,明确核心利益及出台守住安全底线的重点政策。保障经济安全重在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走什么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大局的关键。40多年改革开放促使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是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保障,要坚持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秩序。
在此基础上,牢牢把握金融安全在经济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坚决治理市场乱象,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建设,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健全预防和化解经济安全风险的制度机制,保障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经济利益安全。
另一方面,提升经济安全本质上有赖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有赖于构建完整的经济安全保障体系。要构建完善经济安全的监测指标体系,建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机构组织体系。
明确金融、产业、贸易、粮食等各领域在经济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涵盖各安全领域的监测指标体系,在宏观层面上对经济安全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形成动态有序的国家经济安全监测体系。建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机构组织,负责实时分析国家经济安全形势,避免由于突发因素而产生被动局面,保障国家在应对外部威胁时能够守住底线,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作者:陈建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1年第3期,原标题“科学统筹开放发展与经济安全”

责任编辑:王晓方

版式:刘卫东

图片来源:新华网、视觉中国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